• 瑞祺化工
  • 瑞祺化工
  • 瑞祺化工
  • 瑞祺化工
  • 22

版权信息

版权所有©山东瑞祺化工有限公司 
鲁ICP备13030474号-1  

 

快速硫化常见问题解析:焦烧、硫化不均、返原、气泡成因与解决方案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6/11

在橡胶制品的现代化生产中,“高温快速硫化”已成为提高产能与效率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广泛应用于注射成型、连续硫化、模压快速成型等工艺环节,显著缩短了生产周期。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令生产及技术人员头痛的工艺问题:焦烧、硫化不均、返原、气泡,不仅会造成产品性能波动,更可能引发大批量的质量缺陷。


一、焦烧(Scorch)问题解析

❖ 现象:

胶料在加工过程中提前发生交联反应,表现为胶料“上机即粘、混炼发热加快、流动性迅速下降”,严重时无法顺利成型或硫化。

❖ 主要原因:

  1. 硫化体系活性过高:促进剂用量过大或类型偏“快”(如TBBS+TMTD组合)。

  2. 加工温度过高:密炼/开炼阶段温度超标(>120℃时某些体系已有活性)。

  3. 储存或预热时间过长:特别是在模压成型时放模等待过长。

  4. 缺乏防焦剂:未添加CTP类防焦剂,或其活性不足。

❖ 数据参考:

以NR胶料为例,在未加CTP时的T10仅为2.8 min,加入0.3 phr CTP后可延长至4.6 min(@150℃),大幅提升加工安全性。

❖ 解决方案:

项目
优化建议
配方设计
调整促进剂类型,优先采用延迟型(如TBBS、CBS)
添加剂选择
加入0.2~0.5 phr防焦剂CTP
工艺控制
严格控制密炼/开炼温度不超过110℃
工艺节拍
降低胶料在热环境中等待时间

二、硫化不均(Cure Inhomogeneity)

❖ 现象:

成型产品在不同部位存在“局部发软/发脆”,拉伸、回弹等性能表现不一致,外观可能出现不规则表面或色差。

❖ 成因机制:

  1. 模温分布不均:常见于大型模具或热流道控制不良。

  2. 胶料厚薄差异大:硫化传热不均。

  3. 硫化体系分散不均:尤其是在低混合效率条件下。

  4. 成型压力不足:模腔填充不充分,导致部分区域胶料密实性差。

❖ 实验数据示例:

某EPDM胶料在模温差异15℃条件下,硫化T90差异可达2分钟,导致制品拉伸强度波动10%以上。

❖ 解决方案:

项目
优化建议
模具结构
优化加热管布置,避免局部过热或冷点
胶料混炼
加强硫化剂和促进剂的分散(如延长混炼时间1~2分钟)
成型压力
提高合模压力,确保模腔填满并排气彻底
使用硫化指示片
对产品关键部位做色变试验,辅助判断硫化均匀性

三、返原(Reversion)

❖ 现象:

制品在高温长时间硫化后交联密度下降,出现“回软”“弹性下降”“强度流失”等问题,常被误判为“欠硫”。

❖ 原理解析:

返原是交联键在高温或超时条件下发生断裂、重排的过程,典型如NR/SBR等硫磺体系中出现的多硫键降解。

❖ 易感材料:

材料类型
返原风险
NR、SBR(硫磺体系)
★★★★★
EPDM(DCP交联)
★☆☆☆☆
FKM(胺类交联)
★★☆☆☆

❖ 数据说明:

某NR胶料在150℃硫化20 min后拉伸强度为18.5 MPa,但继续延长到40 min后下降至15.3 MPa,回弹率下降12%。

❖ 解决方案:

  • 选择防返原促进剂:如使用DPTT、TMTD时控制用量,并配合使用防老剂。

  • 优化硫化时间:不追求“过硫”,应以T90为基础略有余量(T90+1~2 min)。

  • 改用抗返原交联体系:如使用过氧化物交联,交联结构更稳定。


四、气泡(Blistering/Void)

❖ 现象:

产品表面或内部出现明显的气泡、孔洞,影响气密性、力学性能与外观质量。

❖ 成因分析:

  1. 含水配合剂:如沉淀法白炭黑、水合铝、炭黑吸潮严重。

  2. 过快硫化速度:外层已固化但内部未排气,气体被“困住”。

  3. 模具排气不良:排气槽设计不合理或胶料过粘堵塞排气孔。

  4. 操作时间不当:加料后未及时合模或压合不足。

❖ 试验案例:

某EPDM密封圈制品,在加入5 phr湿度控制不佳的SiO₂后,表面出现大量气泡,气密性下降达25%。

❖ 解决方案:

项目
优化建议
材料控制
白炭黑、炭黑预干燥(105℃×2小时)
成型排气
模具设计增加排气槽或排气孔
配方调整
添加少量脱模剂或流动改性剂
成型节拍
合模后适当延时施压,利于气体逸出

五、快速硫化中的配方与工艺协同优化建议

为了从根本上降低上述问题出现频率,在快速硫化体系中,建议遵循以下几条通用原则:

硫化体系的“稳中求快”

  • 推崇使用延迟型促进剂(如TBBS、CBS)

  • 合理搭配过氧化物+助交联剂

  • 控制DCP/BIPB用量不宜超过2.5 phr,避免剧烈反应

热管理控制

  • 密炼/开炼温度<110℃,注重螺杆剪切发热

  • 模具预热充分,温度波动≤±2℃

材料选择需防吸湿

  • 特别是硅粉、滑石粉、沉淀白炭黑类物料

  • 加强仓储管理与干燥系统的工艺接口

检测手段配合

  • 增加硫化过程中的在线T90监控

  • 使用无损CT/扫描法检测气泡/返原风险


快速 ≠ 冒进,精准控制是关键

高温快速硫化虽然为橡胶制品的高效制造提供了巨大的工艺红利,但只有在理解材料本性、控制加工窗口、掌握硫化节奏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快而不焦、快而不偏、快而不废”。本文希望能为一线技术人员和工艺工程师提供精准判断与系统改进的依据。